Better urban planning and a focus on cities as spaces for more than cars offer practical and proven solutions to lower traffic fatality rates growing year on year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would do well to heed some of these solution in its younger cities, especially as it may require urgent urban replanning as its society rapidly depopulates.


台灣交通安全趨勢顯示台灣的路況一年比一年危險。雖然台灣人口持續下降,然而2022年1-7月酒駕造成的死亡、高齡交通意外、車禍對小孩的傷害、機車意外的人數顯示台灣今年會超過2020年,再創高峰。(2021年疫情第一次爆發因此較少人出門,交通死亡率也降低了)

台灣不是唯一面臨這個問題的國家,美國、歐洲的數據證明這個是全世界的趨勢。

此趨勢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原因也很難判斷。但為了減少交通死亡率,台灣還能參考其他國家和城市制定最有效的政策。

用美國跟歐洲城市來比較,2017年數據指出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跟美國的亞特蘭大城市的人口都約為500萬,亞特蘭大一年死亡人數超過了500人,巴塞隆納為31人。這麼大的差異是因為他們城市規劃大相逕庭。

最有效的政策是降低開、騎車的人數。亞特蘭大有城市擴張的問題,所以94%的人口通勤方式為開車,因此交通意外比較多。巴塞隆納約30%開車通勤,三分之一以上步行,大概4成靠大眾交通工具。這個邏輯很簡單,不開、騎車的人的交通意外發生率當然很低,所以交通死亡率也很低。城市規劃能用的改革包含多提供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城市還必須多建立密度較高的住宅並保障這些大樓不是用來投資,而是被用來安置當地居民。住宅需求跟價格降低後,大家都能找到方便的住房,並減少通勤時間。另外一個方法是把路的寬度改成比較窄,逼駕駛降低速度,還有減少城市提供的停車位,透過這兩個方式,令駕駛人感到不便而停止開、騎車的行為。

第二是執行現有的交通規則。亞特蘭大今年在某些校區安裝過測速照相機,但因腹地過大,所以像台灣一樣要靠警察執行法律,導致違法行為非常普遍。相反的是巴塞隆納,西班牙警察用僅有兩公斤的行動測速相機,不但方便行動,且容易安裝使用。不管在市區、高速公路、小巷子,駕駛人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否則會被罰錢。

第三是提醒開、騎車的人責任很大。有些當地文化認為闖紅燈、超速、非法停車、不讓位給行人都是可接受的行為。因此,雖然日本的人口為台灣的大概五倍,人口較少的台灣的交通死亡人數比日本還高。台灣能提高罰款,加強執法,並利用公民運動提醒駕駛人違法行為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以減少駕駛的反社會行為。

Written by Ari B

Edited by Eddi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