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pite the popular discourse in the media and political sphere about the relativity of truth, that there is in fact an objective truth to be found that describes not only the scientific world, but the political world too, is an indictment of the modern democratic apparatus and the media that abet its prerogatives.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the sharp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dia of the two sides, which do not obscure the news but question the relevance and veracity of not only the events but the value of an objective truth altogether, threaten to erod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democratic states and the autocracies they measure themselves against.


這幾年民主國家的人民在面臨獨裁國家已經很久就知道的問題:媒體的相對性。

從川普時代到現在疫情時代,不僅是國內極化,偏主流政治跟比較批判政府的媒體已開始產生分歧。

兩個媒體來源會形容同樣一個事件,但常見的是雙方用的框架都表示對方出的新聞不是完全正確的反而有時候是無證明的指控,然後媒體無法確定該事件是否為真。這個現象是說在世界社會跟在各國國內辯論兩營都知道該新聞,但有不同的框架去解析什麼是對的,這樣的事實變成有相對性 — 不同的角度好像具有不同的事實。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帶來了最明顯的例子,俄方跟中國,以及烏克蘭歐洲兩方都在表示雖然有客觀事實,對方卻試圖讓事實主觀化。以前如果對方發假新聞媒體會忽略,現在兩方都會發,但一方會暗示他們懷疑此事件的真實性。

如果一方不想承認另一方的新聞,他們不會直接否定,而會寫是另一方「指控」的,暗示無論一部分真的發生過或是對的,因為消息來源是來自另一方的媒體,所以是敵對的宣傳手段。。這個策略將關於什麼是真實的問題與關於支持哪一方的問題混在一起。

這下子新聞消費者的責任提高了,因為民眾不能直接看新聞,現在也要分析每一個角度、每一個題目是不是跟那個新聞來源表示的一樣。

這個現象也在侵蝕民眾對新聞與政府的可信度。如果民主社會未能確認真的存在客觀事實,證明民主政府不需要隱瞞任何資訊,以及清除利益衝突,民主的未來可能處於危險之中。

 

Written by Ari B.

Edited by Eddi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