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 Chekhov was a Russian playwright and short-story writer, who was famous for his masterful short stories and lyrical dreams.
In 1890 Chekhov made a trip to the Prison Island of Sakhalin, which is in the Far East. After his return to Russia, Chekhov was devoted to the relief work during the 1892 famine. Then, he bought a small estate at Melikhovo and moved there with his family. While living there, Chekhov created some of his best-known works. In addition to that, he produced two of his major plays, The Sea-Gull and Uncle Vanya. In 1898, the newly formed Moscow Art Theatre successfully put The Sea-Gull on the stage. Thanks to the success, the theatre also began to establish its reputation.
http://english.fju.edu.tw/lctd/author/chekhov/introduction.htm
by Vera huang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687944?fbclid=IwAR0FbjphHPFNPEFQutnF6z_Bs8e3ux492W4G_ACHiHunhWsYzFmRA_OIIbQ
黃惠華
生平、性格與事蹟
今年1月29日是俄羅斯作家、劇作家、醫師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1860-1904)160歲冥誕,他生平作品高達900多篇,是俄羅斯文學重要資產,同時與莎士比亞、狄更斯並列世界三位最具影響力的劇作家之一。
契訶夫作品迄今翻譯成100多種語言,特別是戲劇作品,《海鷗》、《三姐妹》、《櫻桃園》等,在全球許多劇院上演了100多年。
契訶夫在俄羅斯與世界文學中,以知識分子醫生形象聞名,是人文理想的堅持者。他出生於俄羅斯南部亞速海地區的塔甘羅格市(Taganrog),1879年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就讀,之後開始在雜誌上投稿賺取生活費,而他最經典的一句名言是:「醫學是我的妻子,文學是我的情婦」。
《片段》雜誌編輯萊金(Nikolai Leikin)表示,「做為一名醫生,契訶夫是一位出色的診斷醫生。同樣,他是俄羅斯人的一名敏銳而深刻的俄羅斯生活診斷專家。契訶夫將整個俄羅斯引入我們的意識中」。契訶夫在《片段》雜誌開始文學生涯,從1882年到1887年,總共貢獻了兩百多篇文章。
契訶夫生平作品高達900多篇,是俄羅斯文學重要資產,與莎士比亞、狄更斯並列世界三位最具影響力的劇作家之一。(網路)
契訶夫原居住在市中心庫德林斯卡亞花園街6號(Москва, ул. Садовая-Кудринская, 6)他花了四年完成小說《草原》、《天真的話》、劇本《伊凡諾夫》等100多部作品,手稿現為契訶夫故居博物館(Chekhov House-museum)所珍藏。之後契訶夫買下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外的契訶夫市(Чехов, Chekhov)郊區的梅利霍沃莊園(Мелихово, Melikhovo)現在為梅利霍沃莊園博物館(Музей-усадьба Мелихово),並在此處住了七年,一邊行醫一邊完成《薩哈林島》、《套裝人》、《海鷗》、《萬尼亞舅舅》等經典代表作品。契訶夫特別好客,他不喜歡孤獨,當他覺得很久沒有朋友來時,就會寫信邀朋友來梅利霍沃莊園作客。
契訶夫為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故居,(圖:作者提供)
梅利霍沃莊園位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外的契訶夫市郊區。(圖:作者提供)
梅利霍沃莊園一角。(圖:作者提供)
行醫反映在創作之中
1892年,梅利霍沃地區霍亂流行,契訶夫不僅免費為病人看病,還親自巡視25個村莊、4個工廠及一個修道院:「我在做什麼?我對待……嘔吐、梅毒、霍亂、腹瀉…..」。
1896年契訶夫寫道:
「如果春天有戰爭,我就會去。」
契訶夫經常是24小時待命,為小孩、婦女、外傷病人等等提供醫療服務,此外,在梅利霍沃建造學校與橋樑,在薩哈林、塔甘羅格、雅爾達建造圖書館、醫院。但契訶夫為人謙虛,不炒作也不藉此自我推銷。
在契訶夫作品之中不難發現一系列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圖像,例如《六號病房》。故事是對社會及其惡習的一種診斷。做為一名執業醫生,契訶夫有著豐富的藝術創作題材,從內部觀察到各社會階層生活,雖然契訶夫經常以諷刺的方式描繪醫生這個職業,但同時也強調醫學人文特質,呼籲醫生以細心、寬容方式治療患者。
位於梅利霍沃莊園的診所,(圖:作者提供)
當時許多評論批評契訶夫寫作是為了賺錢,實際上,契訶夫過著非常艱難的生活,他曾提到扭曲童年生活,是可怕的記憶。從16歲起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一生都支持著家族成員。契訶夫曾說:「養家糊口的人,也就梅利霍沃莊園主人的責任」。他的成長背景反映在性格之中,也就是「堅定的行動」,30歲時出走遠赴薩哈林島,親自採訪10,000名罪犯與當地居民,進行人口普查,並撰寫有關薩哈林的書。契訶夫是一個完全「創作之人」,他自我教育:「我天生性格脾氣暴躁,但,不能放縱自己,你需要訓練自己。」
契訶夫同時也具有科學家與藝術家雙重身分,無論在醫療領域或者文學創作,終其一生都非常努力。
死於肺結核
1884年24歲的契訶夫醫學院畢業,當年咳血證實契訶夫也患了肺結核。契訶夫寫道:「血液從右肺流出。之後,我一年兩次注意到我體內的血液,然後大量流動,即厚厚地塗抹每一個唾液;春天與每一個潮濕的日子我都會咳嗽。從我口中流出的血液中,有一種不祥的東西,….」。1904年7月1日至2日晚上。根據契訶夫妻子克尼碧爾(Olga Knipper)證實,那夜,契訶夫醒來,生平第一次要求看醫生,當時他帶著悲傷笑容說:「不需要把冰塊放在空空心上……」。契訶夫臨終前說:「我要走了……我什麼都不害怕……,即使我不怕死亡,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必須準備好……」。他在44歲時去世。
在契訶夫的墳墓之上,他的一個朋友說:「我們……熱切地、熱切地、熱切地、非常熱切地喜愛與讚賞契訶夫。在契訶夫墳墓前,不僅女人哭了 – 男人也哭了……」。 他什麼都不怕。他醫治病人,但不喜歡被醫治;喜歡女人,但感到孤獨。當代人稱他為未來之人。高爾基(Maxim Gorky)寫道,契訶夫出生的時間有點早。克尼碧爾(Olga Knipper)在一封信中寫道:「我的未來之人」。羅馬尼亞、法國劇作家,荒謬劇作家尤內斯庫(Eugene Ionesco):「誰看到未來統治世界的人是誰?是契訶夫」。
作品特色
契訶夫創作初期只寫幽默諷刺短文,如《外科手術》、《導師》、《一個小公務員之死》等故事,這類的作品通常故事情節簡單,以幽默方式敘事,例如《一個小公務員之死》,主角切爾維亞科夫在觀賞歌劇時打了一個噴嚏,鼻涕濺到一位將軍頭上,將軍本來不以為然,小官害怕得罪將軍反覆道歉,妄加揣測,自以為是的繼續道歉,最終惹惱將軍,讓他滾蛋,而被活活嚇死。故事情節在反覆道歉之中凸顯出強者傲慢與弱者懦弱的悲劇,諷刺當時俄國社會的通病。
高爾基(右)與契訶夫。(維基共享)
契訶夫作品輕鬆詼諧風格,不是投讀者所好,而是他了解讀者的喜好。他從每個人都熟悉日常生活與家庭事務下筆,這些是人們的集體意識,是非凡與成就的背景關鍵。在契訶夫的筆下,文學是一面鏡子,反映一個人生命與命運的價值與意義。契訶夫筆下人物是不同命運與不同職業的人,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困擾,從國內問題到嚴肅的哲學問題等。高爾基寫道:「看過套中人、普里希别耶夫中士可以了解俄羅斯生活總是艱難,但契訶夫相信會改變,所有壞事都會成為過去,戲劇《櫻桃園》、《三姐妹》、《海鷗》、《凡尼亞舅舅的夢想》也都是追求俄羅斯美好夢想」。
晚期與中期,契訶夫致力於寫短篇小說與劇本創作,契訶夫活動範圍主要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生活環境充滿了藝術氛圍,友人多為音樂家、藝術家、演員、導演、評論家與作家,有時擔任評論員。契訶夫幾乎將所有精力致力於劇作品中,他體認表演文化與專業精神的重要性。只是初期不是每件作品都有成功票房,《伊凡諾夫》、《海鷗》新型態戲劇的首演,由於演員無法理解,觀眾反應不佳。1898年莫斯科藝術劇院重新上演《海鷗》取得成功之後,契訶夫創作如凡尼亞舅舅、三姐妹與櫻桃園等戲劇同樣受到熱烈迴響,契訶夫的戲劇又再次獲得新的評價。
契訶夫創作獨創性在於「意識流」技術
19世紀文學界批評契訶夫作品難登大雅之堂,難以與其他知名作家相提並論,也不被其他知名作家所青睞。契訶夫寫作風格偏向通俗,雖然沒有長篇大論,但並不容易理解,也想不出答案。契訶夫創作方法獨創性在於使用一種稱為意識流技術與討論道德缺失,運用在故事結構上,通常不提供讀者提供答案,重點在於提出問題,而不是回答問題本身,短篇小說則多與愛情有關,深刻鑽研人類感情的本質:《帶小狗的女士》的不倫戀,其他像是《女巫》、《無聊的故事》等情節中展現所謂不正常人類類型,文中沒有所謂的指責,為讀者提供想像的空間。
一些評論家批評契訶夫在戲劇中引入了不必要的日常生活細節,不符合舞台傳統。契訶夫認為:「吃東西,喝酒,說廢話有必要在舞台上看到這些元素。我們需要創造這樣一個遊戲,人物進來、離開、吃午飯、談論天氣,但不是因為作者需要,而是因為這些是日常生活行為」。如果讀者曾看過《凡尼亞舅舅》舞台劇,這些所謂不符合傳統橋段都曾出現過。在契訶夫戲劇中,日常生活中反復出現的事件構成了戲劇基礎,契訶夫的戲劇建立在日常生活描述之上,透過這些描述,讀者可以了解到劇中人物感受、情緒及人物之間人際關係的特徵。
從19世紀到20世紀再到21世紀,契訶夫是世界公認文學大師,百年來歷久不衰,作品受後人議論並也產生社會與政治共鳴。契訶夫為自己與讀者設定了良知與責任的問題,他寫道:「作家不是糖果製造商,不是化妝品,更不是商人;作家是身負義務之人,會因為責任與良心的意識而受到影響」。這是契訶夫創作最高信念與精神,同樣值得大家學習與反思。
~~~~~~~~~~~~~
這學期兩個不正常人類相處
契訶夫所謂不正常人類類型,沒有所謂的指責,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對於不正常人類行為,其實不需要過度的強調,過分執著,大概就是這樣。
I blog quite often and I genuinely appreciate your content.
The article has really peaked my interest. I’m going to take a note of your site and keep checking for new details about once
a week. I opted in for your Feed too.
Heya i am for the primary time here. I came across this board and
I to find It really helpful & it helped me out much. I’m hoping to present something
back and help others such as you aide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