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not only the American press corps but Biden’s own administration repeatedly attempting to walk back Biden’s clear statements that he would not tolerate China’s use force to disturb the status quo in the Taiwan strait, large questions remain over Biden’s actual hold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They also raise serious questions post-Biden, that in the interests of lubrica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at maintenance of American defense policies over democracies in the West Pacific may be sacrificed by the foreign policy elites in Washington who often seem to value short-term economics over sustaining the American-led, normatively democratic, rules-based world order.
上個禮拜,拜登第三次說出:如果中國侵入台灣,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但台灣真的能不能相信他?
美國從來沒承認會出手幫烏克蘭,台灣人今年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然後美國不動手,引發台灣人相信美國會協防台灣的比例跌了30%。

但烏克蘭的策略價值沒有台灣的高,所以這兩個例子不太能比較。
分析美國會不會協防台灣的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媒體跟外交精英對拜登講話的反應。其實,仔細看這些反應,應該使台灣重新思考如此依賴美國的政策。當天,美國許多媒體團體用英文字像「gaffe」跟「misspeak」,意思是拜登的意思不是台灣聽到的:是他說錯了。
美國跟台灣一樣,大媒體集團大多是跟國際貿易有關。如果拜登的政見對他們的利益有威脅,他們會假裝拜登說的不是他的意思或是忽略他的話。媒體在某些方面帶有偏見是正常的,反常的是這次拜登自己的內閣跟外交相關的智庫人物也紛紛表示拜登說的話不是美國的立場。
但這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的。
拜登聲明普京不能繼續掌權也被他的內閣跟國務院忽略了,代表在行政權上自己的權力不是完整的,也露出了美國國際關係的缺點:不同政黨跟不同的派系會有不同的立場,然後這幾年的兩極化導致每次選舉後政策跟策略會有巨變。
如果萬一2024年川普又當選總統,共和黨的川普派系的國際孤立主義會帶來前幾年的不願插手國際事務。所以在孤立主義者的執政下,如果中國要打台灣,美國動手的可能性會降很低。
拜登已經說過會協防台灣三次代表他應該會這麼做,但看美國政治就知道很少政治人物願意清楚地支持台灣。所以除非下次選舉年拜登連任當總統,後拜登時代台灣的危險度可能會急劇上升。
Written by Ari B.
Edited by Eddi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