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media can be used to collect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 company or politician’s follow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ands consumers prefer, media sources they read, social causes they support an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brands they follow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mosaic of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to brand managers, political strategists, and any organization looking to buil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lients or customers.
https://mashable.com/2017/10/09/social-media-russia-marketing/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how to make themselves internet celebrities?

by Vera Huang

近來,台灣政治人物的臉書直播、YouTube頻道紛紛開播,“政治網紅化”蔚為流行,除了對守住原本的支持者具有一定效果,也可創造親和力,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政治人物總是希望以最有利的方式將自己的訊息與形象清楚呈現在大眾面前,一個網紅則想要擴大網路聲量維繫自己的生存條件,在這個新的組合模型裡,誰的影響力最大?youtube是一個政治傳播的好選項嗎?,不管是youtube、臉書、IG等等早已主宰我們當下的日常生活,一個不透過傳統媒體的政治傳播過程,是否能達到效果?幾點觀察:

一、何謂網紅,網紅如何產生?網紅沒有經營,自己就能紅嗎?
二、網紅可以分很多類型,一種素人;一種是透過節目製作刻意塑造出來的網紅。蔡英文是網紅嗎?蔡英文不是網紅,是政治人物,擁有全台最多的粉絲的政治人物。網紅需要吸引更多的粉絲維持自己的生存,有聲望政治人物與網紅合作拍片,透過節目效果型塑成政治人物網紅化,但政治人物不等同於網紅,這是兩個異業的結合,這是新型態政治行銷手法,例如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與網紅合作宣傳手法相當成功,兩者都能從中獲得利益。
三、政治人物開頻道,有什麼好處?不用透過傳統媒體,可以直接與人民對話,避開偏頗報導,透過節目效果,吸引更多使用網路習慣族群的眼光。
四、廣告費用低廉,挑選有影響力的網紅,效益更大,例如柯文哲一日市長成功吸引上千萬點閱率。
五、網紅形象運用不當也會帶來負面效果,例如丁守中、柯文哲也是毀譽參半。

近來在youtube上出現許多中國農村青年經營自己的頻道,觀察這類頻道節目,分的出來是素人或是節目製作的差別,這類youtuber 目的無非是吸引網路客戶購買自己的產品。

美國堪薩斯大學商學院游伯龍教授指出,”人人都有無限潛能,只因為習慣把自己束縛於某些範圍,使得想法、作法、行為慢慢形成慣性,因而無法發揮原有的潛能。不單個人有習慣領域,公司也是如此。倘若缺乏警覺、不懂得突破,使人性軟體的運作停留在某個固定範圍、無法繼續升級,不管是個人或公司,都會變得保守而失去創新”。

經營視頻農村青年打破中國農村生活的刻板印象,為自己開闢新的農產銷售管道,或是政治人物利用youtube打破傳統形象,大家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當網紅的本事,離開自己的習慣領域,透過新媒體,從實際領域到可達領域,再到潛在領域。蔡阿嘎與蔡英文的影片點閱率高達155萬人次點閱,怎會沒有效果?但如何證明是否能吸引更多粉絲,更受歡迎,或是造成負面效果,節目要持續進行,才能觀察得知。

政治人物不是網紅,網紅化也是媒體賦予的一個新詞。討論政治人物網紅化,焦點不是網紅本身,意涵應該是政治人物打破傳統媒體行銷,運用新媒體行銷自己,宣傳政績、塑造魅力形象、吸引選票,才是主要目的。

One thought on “政治人物網紅化”

  1. Right now it looks like Expression Engine is the top blogging platform out there right now.
    (from what I’ve read) Is that what you are
    using on your blog?

Comments are closed.